深访谈
张悦颖:学校组织系统内的教师”自专业”

2015-12-10 作者:教育局网站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高频的知识更新率,迅猛发展的科技手段,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可能要用到现在没有学到的知识,解决人类尚未出现的问题,从事现在还没有的出现的职业。这让一直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维系其权威的形象也将变得愈加困难。这都要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最近,文汇报上关于“独立教师”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独立教师”可以理解为“以自己的教师专业通过市场获取报酬的专业性职业的从业人员”。它的出现预示着教师作为独立的专业性职业,开始具备独立在市场生存的可能。他们独立运行的基础是具有的学问和品行,所以维持信息量并对新鲜事物保持敏感是独立教师最主动的专业渴求。可以说,独立教师的出现,标志着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专业化,正在转为个体自觉发展的主动专业化。

那么是否只有脱离体制的个体教师才更有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呢?如何让老师们在学校内也具备个体教师那样主动的专业发展需求呢?这就是我们研究的”学校组织系统内教师”自专业”的这个问题。在世界外国语小学,正推进一种叫做“世外教育创客投资”的项目,就是说学校把校方资本定点投向以教师名义领衔的蕴藏着高新技术或高潜能的课程研究开发项目.它旨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复制的教育产品。在这样的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成了合伙人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合伙制让教师对完成项目产生了极大的欲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刺激了他们专业成长的动机。

一、打破组织结构,重新定位组合

    我们长期受囿于传统的金字塔般层级制的管理结构中,使得下级必须依附于上级,在长长的等级链中,某个个体是很少有话语权的,无论多好的想法、建议、措施都可能被漠视,专业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热情会消失殆尽。长期以来,我们还受囿于传帮带和师徒带教制。这种经验式的教师培养方式能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一度被大家热捧为教师培训的宝典。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新知识与新技能以几何级速度增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知识传输者”的责任,更应该成为有其自身价值的“专业创造着”。在这种程度上,“师徒带教”的培训方式可能就会成为教师创新以及专业自发展的障碍。“自专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有自传播思想,发布产品的空间,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来判定对错。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实施我们的“教育创客投资项目”,必须从改变学校的组织结构开始。世外小学从2012年开始成立“课程研发中心”,这是一个和原来的组织结构平行的管理结构。在研发中心里,我们打破原来论资排辈的层级制人员排序方式,人人在同一起点成为课题或项目的申请者。在研发中心,我们聚焦课程。全校课程规有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案和清晰的结构分布,但课程计划转化成为教学实施行为则需要教师的“众筹智慧”。我们每年都有课程研发的清单,教师可以根据清单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项目由个人或组团(一般不超过5人)向校长提出认领申请。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理念和目标来补充课程项目清单中的项目。最后由学校组成的项目评估小组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对教师个人的计划书进行评估,选择各个项目的合作教师。

二、提供创业投资、贴上个人标签

    每年学校提供300万项目投资经费,每个项目团队根据计划书向学校提出需投资的内容和费用金额。项目组调研评估后决定投资内容、具体金额及其他需要支持的资源。资金支持的项目内容包括有课程资源:比如我们为两位科学教师项目引进的美国加州科学课程资源和为机器人教师项目引进的日本“萝卜头”课程资源和“未来伙伴”课程资源等。有设施设备:比如我们为3D打印老师已经提供了三代3D打印的机器,为两位数学老师提供了在线分层联系的IPAD和支持平台,为三位烹饪老师创建了教学空间和厨房设备等。有培训资源:比如我们分别送科学老师、DT老师、戏剧老师到英国、美国老师进行带薪浸润或培训,为STEM老师提供各国创客团队自发的活动等。当然还有各种信息资源,网络,各类APP等。

每一个项目都由教师个人领衔,担任项目组长和第一研究人,项目都贴注比较鲜明的个人标签。“3D龚的Three printer课程”、“硕仔他爹的数学公民课程”、“林老师和她们的阅读平台”、“番茄蒋的DT小屋”等等。这样一来,所有课程项目的主体都成了教师,学校是他们项目的投资方和支持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社会化的服务”属性外,更强调了“教育使教师成为他自己”的个体属性,使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意识。为了打造自己专业品牌,最大程度产生专业自觉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管理研究过程,获得预期成效

    对每一项“课程研发中心”投资的项目,中心管理团队都会进行跟踪关注。计划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推进时间和预期成果,管理团队在每个阶段都会听取汇报,了解项目运行的情况。另外,管理团队要求项目组教师将日常研究的各种情况及时上传到中心,管理团队主要通过“监管”和“服务”来实现预期成效。“监管”主要判断项目实施目标是否偏离,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方法是否恰当,成效未达到预期目标时是否要“叫停”或更改人员。“服务”主要是帮助项目组调整和完善计划,满足正当的新的投资需求。教师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专业需求、专业压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效能感。这样教师即便在学校组织系统内也能像独立教师一样发展,专业发展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教师手中。

四、形成课程产品,利益双方共享

被投资的各种项目最后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作为投资回报呢?诚然,传统的总结、论文并不是投资方希望的回报形式。那种教育个体无法言传的策略技巧等专业经验也无法实现课程价值增值。我们要求被投资方最后是以“课程产品”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研究。“课程产品”是个什么概念?“课程产品”是指可推广复制的课程标准、教学资料(教材活动课)、教学策略、学习平台和学习评价工具。课程产品的种类形式会有很多,可以是提供给教师应用的,也可以是面对学生自学的;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在线的。比如我们英语的“《kid’s stories》在线课程”、比如我们“壹阅读”中文在线阅读测试平台、比如我们“‘乐叔乐书’的书法在线课程”、“番茄蒋的DT课程”、“小小萝卜头机器人课程”、“美妈的烹饪课程”、“‘成长的烦恼’情绪管理课程”、“戚小弟的数学在线分层练习平台”、“康外‘4+1’主题式课程等等,这些项目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成课程产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期待教师的这些课程产品有市场需求和市场价值,教师也在后期有版权收益。这样,教师个体的价值就不仅仅在于他个人,他所在的学校,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身份认同和社会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