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访谈
徐汇报:基于标准的研与训——记徐汇区教育系统第八届学术节

2015-12-10 作者:教育局网站

基于标准的研与训

——记徐汇区教育系统第八届学术节

 

    徐汇教育的“学术节”已经进行到第八届。坚持至今,一方面是源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源于对徐汇教师实践智慧的自信。回看各届学术节的主题,无一不是从徐汇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徐汇教师的教育实践出发,既有对面临问题的理性思考,更能从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

  学术节归根结底是广大教师们的“舞台”。校园长、教研组、备课组、研修小组、骨干团队、优秀教师、职初教师、班主任等纷纷亮相,在同一个舞台的不同方位上展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实践。学术节的举办表明着徐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期待。

  说到专业化,要回到今年学术节的主题:基于标准、研训一体、助力发展。这里的“标准”指的是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及其配套标准。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赋予了教师专业的规范性,教师规律的统一性,强化了教师的专业特性,把教师专业化摆到核心地位,也是徐汇教育近几年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依据。徐汇教育根据区域教育的发展实际,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了立体、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建设了适合教师需求的分层分类、开放多样的课程体系;探索形成了“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的教研修一体区域模式。

  学术节已经成为徐汇广大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专业平台,在“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引路人”过程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专业导向作用!

  观点与实践

  •   构建立体、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基于培养“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引路人”的战略目标,徐汇教育坚持“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并重的原则,系统地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进行培训,构建起了“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立足“全体”,借助各类研修平台,依托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实施全员培训;关注“个体”,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各级各类培养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搭建了“见习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四个培养培训层级,形成了区域教师专业培养梯度,包括:针对见习教师的规范化培训,针对合格教师的分学科分层次培训,面向骨干教师的高端发展平台,对专家教师量身定制“一人一案”。细化层级却不囿于层级,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等方式,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舞台,促使普通教师更优秀,优秀教师更卓越。

  •   建设适合教师需求的分层分类、开放多样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核心载体,也是教师培训专业性的重要标志。将《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和《学科课程标准》两个维度,形成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课程板块和十八种课程类型的课程结构。比如,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目标要求,基于区域学前教师特点与实施《指南》的核心问题、薄弱环节,编制了《徐汇区学前教师培训大纲》,通过“小问题、深研究”,引导教师理念转化为行为,架构起徐汇学前教师培训框架,使区本培训和园本培训有了基本依据。

  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调研先行-问题导向-团队研发-试点验证-动态优化”的课程研发路径,准确把握教师的培训需求,从课程的视角去构架和设计培训内容,通过问题专题化、专题课程化的过程,把教研成果转化成实践性培训资源,把典型教学课例迁移为培训课程,建设开放性、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和培训针对性。

  •   “三位一体、四元协同”,探索教研修一体区域模式

  教研修一体已经成为增强教师研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种共识。徐汇教育在探索教研修一体的实践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研修课程创生”四者有机整合,协同互动,形成了“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的教研修一体区域模式,逐步实现研修内容从零散走向系统的整体设计,研修课程从主题化到系列化,再到结构化,以点连线,以线结网,摸索出具有徐汇特色的教研修一体实践经验。

  以“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这一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项目为例,针对课标作为教师教学、学生评价的标准难以“落地”的问题,以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研究解决研修中的问题为手段,通过研发区域性《学科教学指南》和校本实施的《学科教学手册》,搭建由课标到课堂的“脚手架”,力图通过对国家课标进行区本性的“孵化”和创生,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之间达成一致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而研发实施《指南》和《手册》的过程自身就是研修抓手,教师们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课标内涵,聚焦核心素养,把握学科体系,掌握评价技术和方法,教师在攻坚克难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专业历练。部分实验学科已将前期研修成果设计并转化为区域性研修课程。

  学术节“show”场盘点

  •   主题论坛:“走向标准的研与训,为区域教育转型发展助力”

  论坛上,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李文萱围绕论坛主题,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建设适合教师需求的研修课程体系,区域研修模式和研修机制的转型探索,基于标准、研训转型背景下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就徐汇教育“研与训”的思考与实践作了主题报告。于漪、袁振国、徐淀芳、周增为、杨玉东等专家就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基于标准的教师研训策略建议等内容作论坛发言。

  •   专题研讨会:“教师培训转型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走向”

  “如果问教师,你的教学(专业发展需求)还缺些什么,大部分教师难以回答。所以,教师培训需要遵循标准,让广大教师寻求差异,按项培训。”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一席话引发了与会者们共鸣。随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闫寒冰,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李文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珍国,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员王洁围绕研训转型的主题交流研讨了最新的教科研动向和实践成果。参与研讨活动的校长、教师表示深受启迪,更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教育和研训工作转型发展的方向。

  •   校长论坛:创新研修模式,助力教师成长

  正如有的校长所言,要从一个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必须在讲台上经历一段时间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并经过感悟和修正才能蜕变升华。校本的教师培养模式就是基于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及其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建立起来。论坛上,位育中学刘晓舟、西南位育中学张建中、世外小学张悦颖、区机关建国幼儿园张敏薇四位特级校(园)长论述了校长在办学和教师培养中的领衔、引路、助力实践,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从校长层面对教师研修模式转型的“高招”与“心得”。

  背景链接

  关于《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学段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是我国关于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国家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2013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一起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包括“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分别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各个维度下,不同学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分设若干“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教师队伍的基本依据;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培养培训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原文链接:http://www.xuhuibao.com/html/2015-12/07/content_1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