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采访时,听闻一些老师提到盛大花园小学的一封感谢信。一般来说,家长的感谢信,但凡都是感谢教师无私关怀等,但那封感谢信,感谢的却是学校的安全教育。
大体事件是:二年级孩子小钟和外婆搭上不同的公交车,走散了。孩子下车后,迅速找到交通协管,告知妈妈电话。交通协管立即联系孩子母亲,再加上班主任等老师的帮助,最终让孩子和家长汇合。在感谢信中,家长写道:这多亏了学校在平时的学习教育中注重了对孩子生活经验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但偶然中能见出一些“必然”。盛大花园小学有一个常规读本,叫《安全伴我行》,其中有一章节是“如果走丢了”,老师指导孩子,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寻求可靠人的帮助。学校严格执行“平安上下学”制度,从校长室到教导处、年级组和班主任,都得熟悉每个孩子的接送家长,拿得出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甚至车牌号码,老师们遵循一条原则——“不见家长不放人”……这些平日的教育细节和坚持,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经常被忽视。很多学校的做法,往往是“出了问题再解决。”一些有智慧的学校,往往会将此类问题抓在前头。学校并不仅是“责任人”的身份,还能提前当“安全导师”,教给孩子和家长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防患于未然。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教育,也是先于生活的。
暑假来了,安全问题又敲响了警钟。学校除了一味的告知,还能做些什么?笔者发现,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安全作业”,让一些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但也提供了一个教育方向。比如,让孩子整理“家庭应急包”,可以放手电筒、干电池、收音机、饮用水、压缩饼干、口罩等,有条件的还能放置一些消毒药品,以防突发灾难来临时应急。有的学校自编《学生紧急救护技术培训手册》教材,以图文形式阐述“常见外伤紧急处理”、“溺水急救”、“防雷知识”等11项与学生暑期生活密切结合的现场急救基础知识,还用小步骤列出自救程序,简单易学。这些学校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动了脑筋。
暑假里,很多孩子从学校转向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和社区。对于安全教育,它们又能做些什么?目前,上海多数校外场馆中,探索科学奥秘、体验人文知识的多,而涉及安全技能演练的,仅有公安博物馆等少数场馆。很多场馆的主题中,甚至都没有安全教育这一项。而在国外,很多校外场所都开发了模拟逃生、紧急自救训练等项目,让孩子们进行安全演练。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弥补的一课。
对于暑假安全教育,很多家长也有现实需求。他们中很多人都不具备急救知识,万一孩子出现紧急事故等,往往束手无策,贻误救治良机。我们的社区,如果在科技、艺术等活动之外,能举办一些“家庭安全夏令营”等活动,对家长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学习紧急突发事故如何处理等知识,那孩子们假期中的安全系数也会大大提高。
其实,很多事情做起来并不难。关键是,你想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