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身体重要,但大多数人是在身体不健康的情形下,才会无奈地说出口;都说锻炼必要,但大多数人是在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才会不自觉地伸展身。

        同样,在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体育往往是在领导检查、公文呈现中重要,但在具体运作中难以保证;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往往是在中考体育分值中,而不在平时的锻炼中。

       上述的实录概括,都反映出“整个社会”还没把健康当一回事,还没把健身当作一辈子的事。其实,这是对健康的“蹉跎岁月”、对体锻的“无奈转身”、对健身的“半信半疑”。

       不过,这样的状态,在徐汇区却有些例外。前不久,上海市公布了“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两组表格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各区县自报的测试结果,另一组是市教委组织实施抽样检测项目随机抽测的测试结果。

      徐汇区在这两项测试中成绩突出,在自测中,上海市综合指标达标率为89.1%,徐汇区为93.1%,超出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第七位;而在抽测中,上海市综合指标达标率为86.9%,徐汇区为99.3%,位列全市第一。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近日徐汇区推出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用他们话说,就是在学生健康“高位”的状态中走向“高原”的“平原”,换句话说,就是为健康促进、全面健康“加油”。

       这才是真正的“奠基工程”。在健康“漏气”上“零容忍”,我们为徐汇的“大气”叫好。

       我觉得,健康,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所谓的分数。如果学生连健康都成问题了,那么教育就是苍白的,犹如患上了“肌无力”。说的宽容一点,我们可以容忍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漏点分”,但不能在健康上“漏点气”,因为学业失分的影响是一时的,但健康失态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不能用牺牲学生健康的代价换取所谓升学率的第一。在这点上,徐汇区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健康第一”,而这次推出的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突出体现了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高瞻远瞩”和“脚踏实地”。

       健康,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项主旨。也许,在有些人眼里,体育课上的成绩,就是全部,把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学科,甚至视其为中考“添分”的“加分课”,这样的曲解,给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体锻造成了极大的扭曲,于是“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天天不要”的说法成了现实的写照。这次,徐汇区将学生健康工作“升级”,由“学校行为”变为“学校行为”+“区域行为”,由“课程行为”变为“课程行为”+“常规行为”,并从“体教结合”、“医教结合”、“心教结合”的宽度和深度,整合成“一盘棋”,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具体能够落实的新思路。

      健康,是生命的长度;健康,是生活的亮度。在学生健康问题上,我们必须从“短视”走向“远视”,既要立足“健康”,又要关注“幸福”,更要展望“未来”。由此,让

      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让体锻成为学生的一生习惯,让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定位”,也许能让健康真的强大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健康的价值就是表示人的存在,当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这是奠基性的;体锻的价值就是保护身体,当体锻成为学生的一生习惯,这是养成性的;健身的价值就是幸福,当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这是根本性的。

       教育的重大价值,也许不止在今天,更在于明天。因此,健康的获得,也许就是储蓄的过程。要有对健康珍惜的总体意识,要有对体锻爱好的习惯养成,要有对健身形成的生活方式。显然,徐汇对学生健康的重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大事。

      这绝对是一项“奠基工程”。在健康“漏气”上“零容忍”,我们为徐汇的远见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