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因此,这个季节有关校庆的新闻不绝于耳,也可称之为校庆的“旺季”。
      校庆庆什么?庆热闹,过后不免冷清;庆炫耀,过后不免失落;庆排场,过后不免无聊。显然,要庆得有出处,有想法,有实效。
       最近在市二中学采访,正值该校建校110周年。学校过了百十年,绝对是一件大事。既然是大事,就得办好。笔者在新辟的“校史馆”参观,浏览制作的画册,与校长王民政交谈,发现他们对“务本”的发掘、“务本讲坛”的开设,最有意思。
      上海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为“务本女塾”,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女校之一,曾先后更名“务本女中”、“怀久女中”、“市二女中”,1967年定名为“上海市第二中学”。“务本”,是市二中学的奠基之本。市二,原名务本女塾。“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创办者取名“务本”的缘由,而“勤朴勇诚”的校训则延续至今。因此,“务本讲坛”第一讲,就从“务本”开始,是由曾在市二中学任教过的王镫令老师主讲的,他为全校师生作了主题为“读史:和市二百年历史上第一流人才的对话”的讲座,带大家从务本女塾的创始人吴馨先生及务本初创开始追根溯源;解读了“勤朴勇诚”的务本校训,对其中的“勇”的含义作了重点的阐述,高度评价了学校关注德育的做法。
       王民政校长认为,对市二中学来说,“务本”是学校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教育人的精髓,从“务本”到“和谐”,不仅是“务本”的发展,同时也是“务本”的回归。笔者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
       从校庆角度讲,要“务本”。这就是说,即使校庆是借助时间节点做的时兴文章,也要有追根寻源的味道;即使校庆免不了脱俗,也要有寻思得悟的自觉。一句话,校庆,要有学校的教育之“校道”,要有人心的振奋之“庆点”。因此,好好地把学校的历史梳理一下,掸去蒙罩的尘土,抖动沉寂的灵性,积淀掩藏的文化,这是“务本”的体现。如市二中学新辟的“校史馆”,呈现了不同时期发展的轨迹,勾勒了不同阶段特色的面貌,就很有寻味。说实在的,校庆即使规模再宏大,做得再精到,如果只在庆字上下工夫,那么受众面总是小的,影响力也是弱的。校庆,最有意义的是,从中获得观念的启迪、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警醒。
       校庆过后,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务本”。因此,市二中学的“务本”,不是发自古之幽情,流于考古式的挖掘,而是静下心来,思索今天的学校“务本”究竟是什么?还是以市二中学为例,他们提出的“务本精神”,可概括为“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养成人格,勤朴勇诚”。求真者,求真知,求真理,讲真话;务实者,脚踏实地,深入实际,讲究实干;勤者,勤学习,勤思考,勤体锻,勤劳动;朴者,为人朴实,穿着朴素,懂得节约,生活俭朴;勇者,勇于斗争,勇于创新,勇于做时代的弄潮儿;诚者,为人真诚,讲究诚信。这几乎是今天“完人”的版本,也是现代人的“模板”。
       对学校而言,“务本”,就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虽是什么人都晓得的道理,但未必真懂,真行。为什么会学校会发生“言行不一”的无奈,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为什么教师会陷入“两难境地”,依然把成绩放在首位,为什么学生会滑入“分数怪圈”,固然把应考放在首位,这一切都表明,真正要做到育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不是这么简单的,也不是自然就能形成的。
      在今天,保持“务本”的本真,拥有“务本”的本原,坚守“务本”的本义,发展“务本”的本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诚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教育才会是真正的教育,育人才会是真正的育人,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为,离开了“本”,一切“务”都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
       收获的季节要有丰硕的果实。校庆就因为有丰硕的果实,才能显示出兴师动众的价值。但愿市二中学的“务本”一说,能给我们带来秋天一份喜悦,一份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