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01306
20130122手机报

2013-01-24 作者:教育局网站

【徐汇教育手机报】彩信版20130122期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农历十二月十一

目录:

【回眸2012】:中小学也向国外派出了访问学者

【重要新闻】:教育系统召开2012年宣传工作总结会 

【学校动态】:区早教中心召开学期工作总结会

【睿评推荐】:“家长接待日”的新含义  

【回眸2012】

中小学也向国外派出了访问学者 

      2012 年9月,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公布“上海市普教系统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2012年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市二中学王雅芳、西南位育中学沈佳玲、汇师小学陈鹰等5位教师入选2012年“上海市普教系统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另,徐汇区业余大学的王道英老师成为上海市首批赴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访问学者。 

【重要新闻】

教育系统召开2012年宣传工作总结会

      1月17日,徐汇区教育系统2012年宣传工作总结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罗晔出席会议。

      2012年,区教育系统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不断探索运用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和网络传播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年末开通了“党建e时代”、手机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贴近群众的语言,把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统一起来,在党务公开的基础上,构建开放互动、联系群众的党组织宣传教育新平台,增强党对主流价值的舆论领导,形成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新模式。同时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一年中,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等市级媒体共发表233篇涉及徐汇教育的报道,徐汇教育新闻中心(原徐汇教育网编辑部)共发布重要新闻609篇,区域动态5504篇,专题报道17组。

      罗晔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12年徐汇区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特别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传落实区教育局“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理念,应对新媒体主动报道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实践。她要求教育新闻中心和广大通讯员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保持宣传工作的主航向;围绕大局、体现重点,善于把握宣传契机;抓住热点、传递正能量,使宣传队伍始终保持昂扬的激情与活力,不断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为广大师生和群众提供更鲜活、更生动的新闻报道的途径和方法,着重推进“党建e时代”和手机报建设推广工作。 

【学校动态】

区早教中心召开学期工作总结会

      近日,来自基层14个幼儿园的早教兼职教师们聚集在徐汇早教中心,召开学期总结会。

      总结会回顾了这一学期中兼职教师深入社区育儿指导的指导情况、社区调研情况、开展的社区教研情况等内容,分享了深入社区开展工作的经验、每个教研组活动的亮点,让所有在场的教师们在思考同时又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分享,受益匪浅。最后,余老师根据上海市早教工作思路,对下学期的徐汇早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总结会上还对本年度评选出来的优秀早教兼职指导教师进行了颁奖。  

【睿评推荐】

“家长接待日”的新含义

作者:陈亦冰 

      与世界外国语小学老校长王小平对话,就像听一个睿智的老人聊家常,亲切、平和而又妙趣横生。

      当年,她每天一早7:00到校,晚上8:00离开,真不知道那矮小的身躯里咋会蕴藏着如此用之不竭的精力。

      每个周六是她雷打不动的“家长接待日”,一拨又一拨的家长,带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来找校长,咨询、恳求、建议、讨论,抑或也会有争论,有时像开新闻发布会,有时像医院的专家门诊,而更多的时候更像谈心、聊天、拉家常。

      “接待日”,近来也算个流行词。许多地方、许多部门相继开设了“群众接待日”、“信访接待日”、“局长接待日”、“市长接待日”,表示出一种倾听的姿态,一种服务的诚意。当然,是不是真的耐心倾听,热诚服务,那又当别论。

      “家长接待日”,也不算是新闻,不少学校都有类似的安排,但大多是解决家长咨询、具体问题或者是征询意见,也不一定都是校长亲力亲为。

      然而,王校长的“家长接待日”则另有一种风景,别有含义。她说:“世外的家长许多都是社会各界的能人,见多识广;其中不少还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他们的教育理念常有新意。我把接待日看作是了解社会、熟悉家长、更新观念的学习日。”这就比原先的“服务”意识又进了一步、深了一层。

      其实,如今教育早已走进新的世纪,其专业引领和社会功能有了新的内涵;家长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发生很大的变化,家校关系也出现了新的格局。有识人士提出:学校教育,家校能否商量着办。曾经,家长只是教育的配角,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就拜托老师了。而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普遍经历了学校开放的过程,“倾听家长的声音”就是社会要求学校放下专业权威主义的口号。如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需要学校重构其公共服务功能,家校关系应该探索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互补的合作和协调,这意义又远不止是“倾听家长的声音”了。

      王校长的“家长接待日”只是一种体现形式,一种沟通渠道,重要的是,办学者、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家长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配角和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