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育中学应届毕业生樊杰在高考志愿选择时,只填报了一所东北大学,就因为学校所在地沈阳有学者在做他感兴趣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人不理解他的选择,有人怀疑他的选择,当然也有人十分赞赏他的选择。

      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总是反映个人的意愿;但很多时候,面对的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由不得你随心所欲,那就要看你的理智和境界了。

      最本能的选择是凭兴趣爱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或研究,再累也会觉得快乐,再苦也会觉得幸福。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不同、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当然也因人而异。所以,在孩子教育的引导上,尽量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对有些兴奋点多变的学生,紧要的是启发和培养他们对爱好的专注和持久。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和家长常常越俎代庖,忘记了这一点。

      最两难的选择是面对利益的取舍。这时候基本就要考验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人生的旅途总会碰到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有的人舍身取义,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两利相权取其重,有的人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你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理想的追求,那么你就会勇敢地去选择奉献而放弃名利;如果你以为人生一世不容易就得好好享受,那么你必然要追名逐利,舍不得放弃一丁点私欲。其实,仔细想想,失去了理想的灯红酒绿,没有了兴趣的锦衣玉食,这样的生活只能满足你短暂的欲望,却不会给你带来长久的幸福。

      最令人敬佩的选择是超越本能和私利的抉择。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它显示出一个人的胸怀和境界。这样的例子,在战争年代不胜枚举,在和平时期也层出不穷。刘胡兰、黄继光、钱学森、王进喜、雷锋等等,每一个不朽的名字都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存活在老百姓的心灵中。时至今日,面对喧嚣的诱惑和横流的欲念,我们还是需要经常重温这样的精神和积极倡导这样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樊杰的选择不仅可喜而且可嘉。它超越了人贪图安逸的本能和急功近利的通病,显示出当代青年应有的时代精神和浩然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