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校服”带来的教训和警示

 

        蛇年开学,似乎不太吉利。浦东新区曝出21所学校的26444套校服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其中供货的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先期已被检出致癌物质,质监部门已对此立案查处。

        “问题校服”牵动了无数家长和公众的心,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家长们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知名女作家六六发微博表示:“在无法确定我儿子所穿校服是否安全之前,我拒绝我的孩子穿校服上学。”舆论场的愤怒也忍无可忍,“真是无语呀,我们的生活危机四伏:孩子的奶粉有毒,孩子的玩具有毒,现在孩子的校服也有毒!难道不远的将来,祖国的花朵们要练得百毒不侵?”

       上海随即推出最严厉“校服新政”,主管部门连夜研究形成校服监管长效机制,重申一旦发现公职人员违规违纪将严肃处理。亡羊补牢,当然也算为时未晚,但是,需要记取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据媒体披露:被立案调查的欧霞服装公司,近三年有4次抽查不合格,这样的企业为何还能在校园通行无阻?质监部门不能只管公布结果,不管生产资质、整改实效,老百姓的安全是靠着你们来把关的呀;教育部门也不能把采购权一放了之,让学校“在校服采购过程中注意选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如遇不合格产品应与生产厂家进行交涉”,自行了断,校长们毕竟不是服装鉴别专家啊。校服生产无准入退出机制,校服采购缺乏严格、合理的监管模式,规定不明、监管不严、机制不善,出问题就是迟早的事。

       问题暴露在浦东新区,不等于其他区域可以高枕无忧;毛病出在校服上,而校园里的青少年保护事项还有很多。校园保安、校车运行、活动组织、校舍修缮、教室照明、饮食卫生、文教用品等等,林林总总,事无巨细。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一个问题,才想到亡羊补牢,才去严防严查。防患于未然,应该是每所学校、每个校长心中的长鸣警钟。

       当然,要真正解决好青少年保护大事,单靠教育一家是远远不够的。重申国家意志,分清社会责任,增强集体意识,才是根治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