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冰

      在中国,特别是都会城市,有一种景观让人称奇。那就是中小学校早晨上学和下午放学时,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云集和人头攒动的场面,真是蔚为壮观。国人对独生子女的呵护实在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曾听说,邻国日本的家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曾在东京的街上见过小学生手拉手结伴同行的景象。我就纳闷,日本的家长咋就这样放心呢?

      前不久看到一则有关的资料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借睿评一角,与大家分享。

      一是家长明智。日本的家长认为,不接送孩子上下学是让他们迈出独立的第一步。到了孩子该上小学前,家长会陪孩子沿上下学的路走一遍,让孩子记熟路线和注意事项,开学后就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了。

      二是就近入学。日本的小学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确保学生步行一刻钟左右就能到校。老师会尽量安排住在一个社区的孩子们结伴同行,或者由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回家,这就是常见的“上下学小组”,选出的高年级学生组长一定要保证组里的每个孩子都安全到家。

      三是警方、学校、家长联动。例如“上下学小组”孩子们的家长每天会相互联络孩子到校、回家的时间,一有问题马上相互通报;学校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如父母都出差了),会派专门的老师护送;街上的巡警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孩子,甚至直接送他们回家。

      四是标识醒目。日本小学生都有统一的制服及书包,非常容易辨认。孩子过马路,司机都会主动停车让行;在公交车上,人们也会主动留意学生的到站情况。

      五是定位手机。前些年,日本研发出儿童GPS定位手机,操控非常方便,一按就可直接拨通家长、班主任的电话或报警。小学生每天都把它挂在脖子上,若孩子未能按时上学、回家,家长、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直接查出孩子在哪里。

      所以,不要简单地指责我们的家长太过溺爱,也不要武断地批评中国式教育的过度谨慎。其实,小小的一个上下学环节,就折射出社会管理和国民意识的综合素养。孩子教育的问题,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