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权

      今天我们一起共同纪念王培孙校长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南洋中学建校一百一十五周年、南洋中学校友会成立一百周年,感到非常欣喜。在上海,百年老校有多所,但有百年历史的校友会并不多,南洋中学校友会就是一个有百年历史,发挥了杰出作用的校友会。

      一、南洋中学校友会的发展历史

      南洋中学校友会成立于1911年,下设评议、干事、编辑等委员会,叶典臣、李松泉、钱新之、朱少屏等先后担任会长。二十年代起还先后成立了北京、天津、西南联大、交大分会、金融业同学会等分会。校友会发动广大校友,联络社会人士,为支持母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洋中学校友会活动中止。八十年代初恢复活动,由吴良平任名誉会长,钱端升任会长;九十年代由巴金、郎静山任名誉会长,蒋心雄担任会长。校友会的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组织更健全,活动更频繁,联络的海内外校友有近三千名,下属有北京、杭州和香港等分会,不少届次还成立了级友会。

      二、南洋中学校友会对学校发展的贡献

      1、在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不可缺或的作用

      1904年更名为南洋中学后,学校进入发展时期。1915年,在南洋中学校友会年会上,会长第一届校友李松泉发起建筑校友厅倡议,公推校友秦汾、钱新之为筹备委员。1916年,推定校友朱少屏、庄俊等为筹备建筑主任。1918年,校友会刊登了《校友厅筹捐启》,号召捐款,第一批认捐的有朱少屏、秦汾等六十多人。1924年,王培孙校长向校友会提出:“校友会任三之一,校任三之二。”校友厅图书馆的建筑费预计25000元,由王校长募15000元,校友会承担10000元。并由校友、资深建筑师金丹怡担任设计。工程于1925年冬开工,1926年6月落成。

      南洋中学图书馆由于其藏书量大、种类丰富、尤其以地方志书籍特色,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成为沪上非常有名的图书馆。

      时隔八十年,由于市政建设之故,规划红线经过校友厅一角,校友厅有被拆除的危险。在校友朱鸿兴先生的帮助下,上海市规划局根据有关文件认定,南洋中学校友厅应予保护。后来又因市政建设,大木桥路将通过南洋中学校园,又在朱鸿兴先生的帮助下,市规划局规划了南洋中学就近改建的地块,在校友孙建平的帮助下优化了建造的方案。

      南洋中学100周年校庆以来,校友陆伯勋、汤永谦、张雨文、莫若砺先生和广大各届校友捐款数额达六百多万元之巨。

      南洋中学校友会在学校整个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学校取得社会良好声誉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前曾有“南王北张”之说,把南洋中学王培孙校长和南开中学的张伯苓校长相提并论,教育家吴稚晖把南洋中学誉为“中国之伊顿”,而黄炎培则说“这样有切实贡献於社会国家的学校和学校校长,全中国有几校呢?有几人呢?”这些足以说明南洋中学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

      南洋中学以其优良的办学设施、更以其名校长、名师、名校友构成了名符其实的名校。

      南洋中学众多的校友为南洋中学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声誉,校友中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钱玄同、文学泰斗巴金、国际摄影大师郎静山;还有周仁、罗宗洛等二十多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吴南轩等几十位大学校长、蒋心雄、朱高峰、赵起增等多位部长和将军;朱少屏、严赓初等革命烈士以及大批在各种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栋梁都为南洋中学树立良好社会声誉作出贡献。

      3、在学校形成校园文化过程中显现无形的力量

      南洋中学校友会还为发扬学校的“自主、求实、俭朴、好学”的传统出力。

      校友朱鸿兴、黄鼎业、孙建平等校友为南洋中学全面改建和校友厅的保护竭尽全力。

      校友谢树森九十高龄时,曾拿出一笔有限而情重的退休金,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南洋学子。

      校友洪谟伟捐出非常有史料价值的南洋中学语文课本《春秋左传》、《史记论文》和一份“转学证明”。

      校友陈兆玲接受校友会委托,帮助学校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查找到第一批、第二批考取清华庚款留学的学生合影,其中包括多名南中校友,为南洋中学校史增加了重要的史料。

      像这样平凡而感人的事例举不胜举,更多的校友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关心着母校。

      三、南洋中学校友会和学校共发展

      南洋中学的发展为校友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校友会的发展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帮助,百年来学校和校友会共同成长。在新的百年里学校还需要校友更多的支持,如,学校接受校友在南洋中学就读时的实物资料等捐赠,使南洋中学的校史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让我们每一位校友在南洋中学的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201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