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01312
20130927手机报

2013-09-27 作者:教育局网站

【徐汇教育手机报】20130927期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农历八月二十三

目录:

【图片中心】徐汇区教育局在市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受到表彰 

                  朱成钢副区长与位育中学新疆班师生共迎中秋佳节

【要闻快递】民盟、民进徐汇区委教育论坛日前举行 

                  区政协开展学生健康促进工作专题视察活动

                  徐汇区教育系统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

【热    点】徐汇区教育系统首推团队干部公开竞争上岗

【焦    点】“中国好作业”留给我们的思考……

【廉政格言】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养生坊】胃寒胀痛可试喝橘络生姜水

【图片中心】

 

市青少年国防教育表彰大会 

 

 

徐汇青少年军训场上展风采

 

位育中学新疆班师生欢度中秋佳节

 

【要闻快递】

提升科学素养 教师率先垂范

——民盟、民进徐汇区委教育论坛日前举行

 

    9月17日,民盟徐汇区委、民进徐汇区委在市二中学联合举办“徐汇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论坛。

    徐汇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副主委、民盟徐汇区委主委周秀芬,民进上海市委秘书长黄山明,民盟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伟国,民进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何少华,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民进徐汇区委主委李颖等出席论坛。

    周秀芬在讲话中对各位与会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民盟、民进教育论坛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与论坛参与者们分享了国内外关于教师和学生整体科学素养提升的一些有效做法。她表示,科学素养的提升非一日之效,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党派,我们任重而道远。

    黄山明、王伟国对徐汇民盟、民进区委坚持围绕徐汇教育发展这个中心主题举办教育论坛、积极建言献策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党派教师们在未来工作中注重职业内涵发展,立足岗位,教书育人。

    王懋功在随后的讲话中对徐汇民盟民进教育论坛作为一种参政议政的品牌形式,对区域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就此次论坛主题,他谈到,科学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共识,而将这种共识落到实处,则需要全社会,包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坚持和努力。

    论坛围绕“如何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主题,由一个科技教育典型案例切入并展开。论坛参与者们首先观看了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对市二中学韩之松同学的专访,韩同学的母亲梁育红老师向论坛参与者分享同时作为母亲和教师,在孩子课内外教育中的心路历程,市二中学科技指导教师钱靳戚则谈了自己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经验、成果与体会。针对这一案例,民盟盟员卢久红提出科学素质培养需要全方位努力、多层次渗透,民进会员霍存月则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着重阐述了教育科学的前置条件——即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的重要性。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民盟、民进成员们根据案例反映出的信息和问题,围绕徐汇教育与科学素养的主题,就如何培养教师科学素养,如何整合区域科技教育资源等,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区政协开展学生健康促进工作专题视察活动

       9月22日,区政协副主席周秀芬率区政协教卫文体委一行二十余人先后来到徐汇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市八医院青少年友好门诊及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就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专题视察。

      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就专用室设置、软硬件配置、日常工作运转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人性化的设计与思考及徐汇区构建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一体”,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室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区政协教卫文体委主任、区文明办主任朱龙霞代表教卫文体委向区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给予本次视察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她说,本次活动的时间短但信息量很大,委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各委办局为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朱龙霞同时希望相关委办局一要坚持、二要创新、三要提升,共同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

      会上,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彤、区卫生局副局长王克利、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继威分别就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医教结合、体教结合等内容向与会委员作了介绍。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罗晔主持座谈会。

 改革创新促发展 坚定信念扬正气

——徐汇区教育系统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

      9月23日下午,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在教师进修学院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党工委2013年工作要点,聚焦干部作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突破,落实到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懈努力。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罗晔,党工委委员、组织干部科科长徐俭出席。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王懋功要求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切实做到:一要把握基本职责。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基本职责。现阶段的工作中心就是办人民满意的徐汇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找准工作切入点与着力点;二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宣传首届“教育改革创新奖”的积极意义,提高思想共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实践;三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负起政治责任与领导责任。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在广大教师群众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要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首位,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徐汇的教育宣传工作也要积极创新,要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对工作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应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四要坚守纪律底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教育党工委贯彻细则;五要改善干群关系。增强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六要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着眼徐汇教育的长远发展。

      罗晔、徐俭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布置。

 【热    点】

招贤纳才创新举 青春激扬展风采

——徐汇区教育系统首推团队干部公开竞争上岗

      “共青团的工作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我不是白领,也未曾想做金领,我只愿成为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红领!”

      “如果遇到大型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我会……”

      9月24日上午,徐汇区教育系统团队干部竞争上岗公开竞聘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火热开场。参加教育团工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竞聘的10名同志先后走上讲台,各位“千里马”踌躇满志,侃侃而谈,在各具风格的演讲后现场接受竞聘组的提问并答辩。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醇晨,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教育局局长庄小凤,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罗晔,教育局副局长王彤,团区委副书记苏小超,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陈艳,教育党工委委员、组织干部科科长徐俭以及基层学校的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出席竞聘会。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逐步实施干部民主管理举措,同时为了加快教育系统年轻干部的培养,为广大年轻同志特别是“80后”的团队干部创设成长平台,区教育党工委首次尝试在全系统范围内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形式聘任教育团工委书记1名、少先队总辅导员1名。

      此次公开竞聘从8月29日正式启动,经过自主报名、资格审查,22名优秀青年团队工作者于9月17日参加笔试和面试,10位同志脱颖而出角逐最终的两个席位。教育党工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封闭式选人”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为广大教师搭建起锻炼自我、展现风采的平台,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多方的肯定与支持。

      据悉,竞聘小组将综合考评情况,集体讨论决定考察人选和拟任人选,并到其工作单位进行民主测评和访谈考察,经教育党工委会议讨论决定任命后,纳入教育系统党政干部管理序列。

 【焦    点】

“中国好作业”留给我们的思考……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引领教育改革,集全社会之力关爱青少年成长,今年暑期,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学生报作为具有公信力的教育专业媒体,推出了2013年度“中国好作业”征集公益活动,邀请教育界、文体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为青少年们布置富有特色的暑假作业。新华网、上海电视台、东广新闻台、《新闻晨报》等数十家媒体竞相报道,让“中国好作业”瞬间成为“热词”。

      “中国好作业”活动不仅吸引了上海17个区县青少年的积极参与,还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北京、重庆、四川、河南、河北、福建、新疆等诸多外省市学生。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互动者超过22万人次,5739名学生网上报名,3291份完整作业通过审核进入评审范围。令人欣喜的是,64道“中国好作业”的参与率为100%,且得到9成以上学生、家长的欢迎。如今,“中国好作业”已经落幕,但它留给我们还有许多思考!上海教育网相关报道: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zonghe/2013/09/24/566720.html#content

 【廉政格言】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养生坊】

胃寒胀痛可试喝橘络生姜水

      胃痛是十分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寒邪侵袭、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都是病因。将橘络、生姜和红糖一起用水煎服,可以治疗因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和胃胀。

      具体方法是取橘络3克,生姜6克,用水煎煮后加红糖服用。早晚各服1次,3天为1疗程,连服两个疗程可见明显好转或治愈。(内容摘自《康复-健康家庭》杂志)